全力拼经济!棉纺企业该如何做?
近日,国际商贸活动开始逐渐复苏,全国多地包机出海“抢订单”刷爆朋友圈。南通63家外贸企业组团赴日参加纺织成衣展,苏州包机赴日拿下超10亿新订单后再飞欧洲,浙江组织超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不少纺企参与其中,重启“出海”抢订单新征程,是时候“全力拼经济”了!
近年来,全球纺织供应链重构也对我国棉纺织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面对这些变化,我国棉纺织企业不仅需要适应,更需要参与其中。作为全球化最早、参与程度最深的领域之一,中国棉纺行业企业该如何做呢?
全球产业,全球发展
作为中国现代纺织工业的重要起源,棉纺织行业是积淀深厚的基础产业,是关系民生的富民产业,也是开放合作的全球产业,在纺织服装行业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今年以来,面对超出预期的外部环境变化,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采取务实措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行业承压前行,不仅在稳经济、保民生、促就业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有效保障了全球棉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现阶段,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与纺织工业整体运行情况是广大棉纺织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明霞曾指出,2022年纺织行业供需两端承压,经济运行持续放缓,疫情影响了行业开工的稳定性,需求较弱导致高位的原料成本很难向下传导,整体行业利润增长压力巨大,但出口表现出来很强的支撑作用。
全球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下行风险增加,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恢复,存在超预期增长可能,纺织行业将继续承压运行。赵明霞建议,未来,企业应在不确定性中去做确定和能掌握的事情,坚持开展技术改造、管理创新、“三品”提升等工作,把握科技革新机遇,推动数字化转型,应用好数字化创新成果,探寻与自身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国际化路径。
其实早在今年1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撰写发布了《棉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在解读时也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棉纺织行业应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建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绿色转型。“十四五”期间,中国棉纺织行业更应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协调性、构建产业安全发展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专业人才体系建设,以此实现转型升级,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序推进“双碳”战略。
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际贸易办公室副主任刘耀中也指出,棉纺和服装产业“走出去”进程较早,对外投资并购规模存量较大;纺织企业资金运用方式更加国际化,流向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投资增加;疫情因素没有显著削弱行业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企业仍克服困难开展海外经营。
此外,有一点值得广大棉纺织企业关注,近年来,在对“一带一路”沿线以及RCEP国家的出口方面整体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今年前10个月,我国纺织业对RCEP区域市场出口纺织品服装79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较上半年继续提高0.3个百分点。近期,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已共同宣布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同时还将不断提升各成员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能力,这将有助于我国纺织行业进一步释放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
行业面临着剧烈变化的贸易环境和不可回避的经济周期,刘耀中表示,未来,企业应该着眼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两个方向来进行投资布局。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进程
今年以来,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带来了超预期的压力,对产业链上游端的化纤、棉纺行业的冲击更大。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重点企业的数据调查结果恰恰也印证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1-10月,棉纺织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由正转负,出口交货值增速继续下降,利润降幅扩大,亏损面收窄;棉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0.1%,降幅较1-9月扩大15.4个百分点;棉纺织企业利润率为3.2%,较1-9月下降0.7个百分点。
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棉纺织企业的运行情况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经济形势不佳造成的行业寒冬无疑让企业承压前行。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行业需引领升级,企业需加练内功。
面对新变局、新挑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曾表示,棉纺织行业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全球合作价值链高端提升,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
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行业创新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高端纺纱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展攻关与产业化推广应用,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不断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
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大绿色工艺及装备研发,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及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加快构建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行业绿色发展体系,努力为下游市场提供更多绿色低碳环保产品。
智能化、绿色化仍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并且重要性越来越强。据了解,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全流程智能纺纱装备及系统,从智能成套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智能管理系统三个维度为棉纺织企业提供助力,聚焦智慧纺织工厂全面解决方案、数字化科技服务、产业生态服务平台建设。公司营销中心主任王科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围绕客户需求,从管理精准化、质量一致化、效率最优化、工艺仿真化、控制智慧化五个方面进行研发升级。
集纺纱、染色、织造、整理于一体的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则从软实力到硬支撑,切实走出绿色发展的“牡丹路径”。总经理姜为民表示,作为牛仔生产企业,黑牡丹纺织始终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加大绿色环保和智改数转投入力度,不断自我突破、迭代创新,塑造牛仔产业新形象。
近年来,黑牡丹不断完善智能制造体系,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立足“绿色+数字”融合路径,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消耗和排放,同时不断提升技术,强化牛仔核心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展新品类,扩大绿色产低碳产品的设计生产,让绿色低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原料端更需关注消费趋势
现阶段,纺织行业总量已处于一个高台水平,增长的潜力主要在于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和消费升级。
棉花等天然纤维性是优质宝贵的纺织原料,但总体的附加值不高,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也是基于此,行业企业更要重视和支持棉花等天然纤维的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此前表示,推动棉纺织行业需要推动各类纤维原料协调创新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棉制品的设计水平,提升棉制品的附加值,开拓大健康等新领域的应用,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推动研发化纤、棉花两条产业链良性有机联动,互为支撑。
站在企业的角度,则需通过加强消费趋势研究,增强设计能力,细化消费场景,进行纺织产品品类的创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需求。
探索细分需求下的纺织产品流行趋势,从来不只是终端消费品牌的份内之事,更是产业链上游生产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副主任李晓菲指出,了解棉类纺织产品时尚,对于棉纺企业进行上游的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只有把握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才能投其所好,对标流行趋势,从源头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时尚纺织产品。
在当下消费市场逐渐饱和的背景下,棉纺类产品也呈现出新的流行趋势及应用情况。比如消费者更需要可以兼容多场景且进行随意切换的产品,也更加青睐通过高支棉与天丝、莫代尔等进行混纺所得的亲肤面料产品;喜欢具有自然的肌理感、颗粒感的棉质面料,石墨烯牛仔、有机棉也成为都市生活中年轻人喜爱的品类。此外,没有季节感的、去性别化风格的服装也逐渐成为一众年轻消费群体的“心头好”。
随着绿色低碳消费成为全民时尚,再生纤维素纤维凭借亲肤舒适,良好吸湿性、透气性,深受消费者喜爱。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崔海燕表示,随着终端服装品牌对绿色、可持续原材料采购需求的逐步增加,未来,纺织行业源头要加强横向合作、与面料及终端品牌纵向合作,共同开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为终端服装品牌、消费者提供绿色、可持续、高品质的纺织品原材料。
创新决定着产业的价值高线与安全底线,也决定着产业现实边界与未来空间,创新创造呼啸而来,冲击着原有的产业生态,也塑造着新的发展机遇。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所说的,与人类文明和全球发展相伴随,一部棉纺史就是一部世界史,中国式现代化开拓着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棉纺产业在其中大有可为。现阶段,行业企业更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把握绿色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把握创意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重塑产业结构与生态,创造新价值、新优势。
AAAFNJKIYO9P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