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弘扬“纺织之光”精神,共同推动人才成长和产业升级
谈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程与其对中原工学院的影响,中原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刘国际表示,钱之光同志以共产党人的气魄和智慧、以独特的远见卓识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具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作为纺织服装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公益组织,传承“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衣钵,十几年来奖励了众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优秀教师和学生,同时对对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科研项目组也进行了资金支持。无论是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还是纺织生产、科研企业的人员,都以获得纺织之光奖励为荣。“中原工学院与纺织之光渊源深厚,我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纺织之光基金会更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培育专业复合型人才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广受社会和企业赞誉。”刘国际如是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原工学院共有39位教师、多位学生获得此荣誉。
作为纺织类最专业的奖项之一,“纺织之光”教师奖与学生奖在纺织类院校师生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纺织界提供了科技进步的参照物及努力方向。同时也为各大纺织院校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不仅直接推动了纺织服装专业办学成果的积累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也辐射带动了学校其他专业办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刘国际表示,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途径,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之本,因此,教师、学生是学校之本,教学是连接教师、学生的纽带。“纺织之光”教师奖与学生奖的获得者能够得到同事和学生们的高度认可和褒奖,也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增添了动力。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够带动身边人,使大家共同进步,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这对学校来说产生了一个良性循环。也正是由于这些榜样的力量,师生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这才是大学中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
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等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转变为创新性教育模式。“金课”、交叉学科、书院、大类招生、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探索多元晋升路径,评价体系改革等新的举措不断涌现。
刘国际谈到,纺织专业的教学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据纺织行业的需求进行不断的动态调整,秉持“以学生为本,开放融合”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分方向”的办学模式,着力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在如何推动纺织领域人才上,刘国际指出,建设纺织产业升级转型对人才建设产生倒逼机制,激励我们不断调整以适应行业需求。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锐意改革评价制度,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观,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进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同时优化课程结构,专业基础、素质与能力拓展并行,大力实施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以上举措来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获奖教师:
对纺织的钟情源于对行业的认知
2010年获得教师奖的刘让同从未离开过纺织行业,他从1983年上大学开始学习机织工程,到研究生阶段和博士学位攻读阶段的纺织材料研究,从未偏离纺织学科,工作内容也未偏离过行业,1990年正式参加工作从事的就是纺织服装教育,至今已有30多年了。对纺织的钟情源于他对行业的认知,他认为,纺织服装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每个人都在与纺织服装产品打交道,都会形成对纺织服装的认知,这种门槛缺失的社会存在性使纺织服装没有太多神秘感可言,容易形成对纺织服装不客观的价值认知。刘让同表示,在中国发展纺织服装教育非常必要,作为从业者,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改造学科和专业,熟知专业优势,探索产教融合,实践“纺织+”、“服装+”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可能是长期的历史任务。
2014年获得教师奖的杨红英,2017年接手纺织学院工作,作为纺织专业负责人,她带领纺织工程专业参加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不懈努力,从申请、到自评、到现场考查,全部一次性通过,实现了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零”的突破,回想起来,她感觉非常不易,其中饱含着很多老师们对教育事业、对纺织行业的热爱,对教育的情怀和责任担当。认证通过的同一年,也就是2019年,纺织工程专业也成功入选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两项成绩足以让她感到欣慰。
谈及从事教学多年来,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杨红英脑海里闪过很多难忘瞬间。她说,“大学里的好老师,对学生是指南针、是灯塔,是良师益友。我指导过的学生,哪怕是从教第一个年指导的学生,至今还跟我保持着联系,学生的喜怒哀乐也会找我分享。”
获奖学生:
有光能照到的地方就会有希望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13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周晶莹将“纺织之光”学生奖比作圆形的跑道,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周晶莹表示,“很荣幸2016年能够获得纺织之光奖学金,这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荣誉,也是对我专业学习进步的一次肯定。让我对纺织服装专业有了更多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在步入社会,进入纺织服装行业,我也一直秉持着这颗初心,希望能够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大学期间,周晶莹对于各科布置的任务作业,时常会感到压力。不仅仅是因为繁琐的过程,或是面对未知的挑战,总是会感到无力和失落。她表示,在经过和老师的沟通以及前辈们的指导,慢慢地培养出自己解决问题,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形成了一颗良好学习心态,对于困难和挫折,也会耐心地去思考解决。
2001年梁方阁考入中原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在校期间她获得学生奖。她表示,在学校,更多的时候是默默努力学习,并不知道结果如何,而拿到该奖学金让她明白,只要足够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继而被人关注,被人认可。
梁方阁身在纺织行业学习和工作20多年,感受到国内纺织行业的蓬勃发展,日益壮大。但同时也发现仍然有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核心技术依然要靠进口,依然有很多高性能的产品是国外品牌。对此,她希望整个行业能够锐意进取,突破瓶颈,希望纺织之光基金会继续发挥对纺织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的支持作用。希望母校在关注高精尖方向研究的同时,也要走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教学时,除了纺织的理论,更注重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师弟师妹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学好自己的专业,将来能够为纺织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职秀娟2003年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她表示,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认可,让她专业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也坚定了今后从事纺织行业的信心。
毕业后职秀娟从事纺织相关技术的专利审查工作,经常会运用到大学期间学习到的纺织专业知识,还会遇到很多大学期间没有学习到的知识,这时职秀娟会通过查找专业书籍快速掌握所需要的知识。
职秀娟希望纺织行业能在国计民生领域不断突破,纺织之光基金会能资助更多纺织行业专业人才,希望学弟学妹们脚踏实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竞争力。
2010年周梦娟考入中原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2013年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周梦娟表示,这项奖励是她不断前进的动力。每当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便会想到曾经获得过“纺织之光”奖学金,内心就感到自豪,证明自己是可以处理好眼前的困境,但是周梦娟也提醒自己奖励仅代表过去,要不停地往前走,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纺织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乎民生福祉,周梦娟祝愿纺织行业继续引领时代潮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在机遇与挑战中锐意进取,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祝愿纺织之光基金会继续引领纺织行业前行,勇攀高峰,再创辉煌。祝愿母校今后输出更多人才,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愿师弟师妹们在大学校园里播下无悔的种子,努力拼搏,好好学习,拥有不悔的青春,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AAA阻燃面料网DFGRTJUYKYU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