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色织物染整工艺如何管控
色织物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由于其生产流程较长,工艺复杂,所以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发生对样不准,或者未能考虑后道工序的色泽变化,导致其成品和指定的色泽偏离,甚至无法补救。色纱对样不像印染行业上色布对色,色织和白织的根本区别是,前者先染后织,后者则是先织后染。先染后织色完变化特别复杂,它和织物组织结构、织造上机工艺和后后整理工艺及配色模纹关系甚大。例如,色完和织物组织结构的关系,其经密和纬密和原样不一样,色完也不一样,非常是经纬异色品种色完差异更大;织造上机工艺对色完影响也很大,明显的是小样和大样的色完差别,因为小样经向张力小、纬向张力大,而大生产时的布机是经向张力大,纬向张力小;此外,和位置线也有关,一个高后梁和一个低后梁织造出来的同一个品种其色完就有差异。对于后后整理工艺,丝完和不丝完的同品种色完差异大,一般丝完以后的色完偏深、偏红;和后后整理定形温度的关系,定形温度越高其色完越偏红、偏深;还有和配色模纹的关系,例如,客户要求改变来样织物组织或经纬密度,就不能对比原来的纺纱线色完,必要时需做先锋试样,调整色完。因此,对色完的理解,必须了解织物结构设计、织造上机工艺、后后整理和配色模纹等,不能仅仅停留在染纱车间的对准色完。
1对样治理对上色质量的影响
在色织生产过程中,纺纱线上色是头道工序,更是一个重要环节,应该采纳现代化的治理。首先从打样程序来看,目前普遍的治理现状是接到一块来样,首先分配给打样工去打样,然后将打样工的处方连同纱样交工艺主管确认。这种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治理系统。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全部通过若干次放样合格的工艺处方(也就是放样一次成功的处方)集中起来,按不同颜色(如红、黄、蓝),不同的染料生产单位,分成几大系列,每个系列又分成若干序号,把这些处方存入电脑,通过色纱的代号检索,就可查到某色种,同时把这些处方的纱样全部收入样本,编成色谱。采纳这种治理方法的优点是:
(1)通过若干次放样合格一次成功的处方都是比较成功的处方,非常是其配伍性、各项物理指标和可操作性都比较适合生产。
(2)从治理角度上讲,用电脑处理,较方便集中治理。
(3)节约劳动力,提高效率。一块样布和另一块样布之间,一个颜色和另一颜色之间有许多都是比较相近的,也可以是近似色或姐妹色,但分配给若干人打样,浪费时间和劳动力,且影响放样的一次成功率。
(4)可以将各种染料按用料多少分成深、中、浅色,不但可以强化内部治理的经济核算考核,还可以为以后承接对外整理提供肯定的借鉴资料。
(5)可以加强监督和操纵。例如对一次成功率的考核,对染化料的耗用考核等。
2制订工艺对上色质量的影响
2.1 助剂用量
为减少打样和缸中投染的误差,肯定要求在打样过程中做到和缸中上色一致,即要求在染浴中加入和大货一致的助剂。助剂及其用量如下:
冰醋酸 1g/L
(即1g/L化到100mL吸取5mL)
扩散剂NND1.5g/L
匀染剂10111.5g/L
分散螯合剂ARSK0.3kg/L
匀染剂CE 4001g/L
渗透剂JFC 0.5g/L
将ARSK、CE 400、JFC配成10%的浓度,马上原溶液100mL化至1000mL备用,打样总量按50mL计算,则需加入10%浓度的ARSK0.15mL,CE 4000.5mL,JFC0.25mL。
2.2 规范上色工艺
(1)分散染料上色工艺
60℃入染(加入HAc、扩散剂NNO、匀染剂1011、染料),以2℃/min升温至130℃,保温30min,降温,取出,水洗→深色还原清洗→烂棉→和原样对比
(2)上海万得B型染料上色工艺
60℃入染(加入染料、分散螯合剂ARSK、匀染剂CE 400、渗透剂JFC、元明粉,保温20min,再加入纯碱,保温55min),降温,取出,水洗→酸洗→水洗→皂洗(加皂液100℃×3min)→水洗→烘干2.3 操纵大小样浴比
筒子纺纱线上色和客户来样要求是否一致,小样试验是关键。色泽和色完是否精确,是否符合来样要求;浴比是否均为1∶10,工艺制订是否合理,能否对大样投染起指导作用,都直接影响到上色的合格率。20世纪70年代,使用的代以连杆式为代表的小样机,噪音大,上色时间长,工艺条件和大样投产差异很大。80年代,以RJ 1180型高温高压染样机上色,浴比较大,一般在1∶40,所以试样时无规律可循。90年代,以国产SCD2 12 140型高温高压试样机为代表,该机以高沸点油为加热介质。进入21世纪后,流行一种完电管加热的试样机,染出的小样上色均匀,能做到浴比和大样机一致,效果也较好。
2.4 把握设备性能
小样的工艺条件要完量接近大生产工艺。同一只上色处方,在不同设备上生产会有不同的上色深度差异,甚至两台相同型号的上色设备染出颜色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充分估量到生产中对染料得色有影响的各种因素。要把握设备性能,对颜色处方及工艺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要使染液在松筒中合理充分地循环,保证筒子上色质量。染液的压力决策于泵的扬程,太低不足以穿透,太高增加能耗,冲乱纺纱线,具体要以各类设备而定。其它,还要有合理的正反循环,上色时筒子内染液流线密度随着筒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如果不加以补偿,会造成外浅内深。染液的循环方向可设计为:正循环(由内向外)1~1.5min,反循环(由外向内)2~3.5min。
2.5 卷绕密度
合适和均匀的松式筒子卷绕密度,对筒子上色质量特别重要。密度合适,以使染液穿透纺纱线。筒子太松,纺纱线遇水就会从筒子上变形,上下端塌边或染液仅从纺纱线间穿透,而不从纤维之间穿透。筒子密度要根据不同纤维、纱线支数和上色工艺等因素确定。要求密度均匀,若密度不均匀,染液将向阻力小、密度低的地方流,甚至发生“短路”,则该处的纺纱线和染液接触得多,色完深;反之则浅,甚至出现白迹。
3染化料对上色质量的影响
3.1 染料的选用
筒子上色所用染料种类较多,各类染料的上染性能有所不同,色泽也不一致,必须选择染料应用性能好、牢度好,且能保证外观色泽好的品种,以获得好的匀染性。
根据生产经验推举几种筒子上色用染料如下:
(1)上海万得B型染料 红B 6BF、蓝B 2GTN、黄B 6GLN、艳蓝B RV。
(2)德司达2R型染料(浅色) 红2R、黄2R、蓝2R。
(3)雅格素EC型染料 红EC,红完黑JFWP、R,黑藏青B150%,黄EC,青完黑JFWP,红BF DB200%,藏青EC,艳蓝RCDEC,元BN。
(4)科华素染料 红3BSN,藏青B133,黑GWF,黄3RS,翠蓝ED G200%,藏青2G,藏青BF,元青N。
(5)日本东棉化药CF型染料 红CF 3B150%,蓝CF G150%,黄CF 3R150%,藏青CF B。
(6)分散染料 大红S R,元H3BL,紫HFRL,红玉S 5BC,黄SE 5R,艳蓝S BL,嫩黄SE 4GLN,翠蓝S GL,深蓝HGL150%,橙S 4RL,红3B。
3.2 拼色染料的选择
制订上色工艺时,选择相容性好的拼色染料。用单只染料上色,染后色相、色完比较稳定,即使发生差异,也只是色泽深浅上的差异,对其调整或回修较为简单。两只染料拼色的变化可能性大,但其调整较简单,只需调整其中一只染料的量就可解决。用三只染料拼色,特别是用三原色染料拼色,其色变发生可能性增加,调整或回修加料的难度也大。因此,拼色的染料只数应越少越好。
(1)用CF型染料染中、浅色,用红、黄、蓝拼色,不能用藏青CF B拼色,染深色时用红、黄、藏青拼色。
(2)用科华素染料上色,一般浅中色用藏青BF作拼色,染深色用藏青BI33作主色拼色,绿色不必用翠蓝ED G,而用藏青2G。
(3)用上海万得B型染料上色,其红B 6BF不适宜筒子上色,好用雅格素红BF DB200%代替。
(4)用分散染料上色,浅色品种以低温型3B型红3B,黄SE 5R,蓝2BLN为三原色;中深色品种以高温型红玉S 5BL,橙S 4RL,深蓝HGL为三原色;元H3BL属于高温型拼混染料,不宜采纳低温型三原色拼色;深蓝、深绿和深黄棕等品种好用高温型染料,以提高染色坚牢度。
3.3 助剂质量
助剂品种很多,如果使用不当,会使染料在纱上的得色产生差异,造成色泽不精确、不稳定。例如用分散蓝2BLN和分散黄SE 5R拼染绿色时,由于分散黄SE 5R对pH值较敏感,染浴中若有冰醋酸质量问题,或含量不足,使pH值偏高,则上色后会导致色泽黄完不足而偏蓝完。其它助剂,如匀染剂、螯合剂、渗透剂和固色剂等,也存在浓度和含杂程度不一的批次差异问题。所以要求每批进货都需测试,并建站系统的染化料档案。
3.4 助剂用量
为规范操作,确保色完稳定,根据各类染料性质的不同,分别规定元明粉和纯碱的用量(表1~5)
4后后整理工艺对上色质量的影响
后后整理工艺流程 翻缝→烧毛→退浆→丝完→烘干→定形→防缩→验码
4.1 丝完对上色质量的影响
4.1.1 严格操纵丝完车速
色织精梳府绸丝完车速为45~50m/min,经测定,从轧碱槽到道冲淋碱处需50s,有利于对棉纤维的渗透,起到较好的丝完作用。
4.1.2 选择适当的碱浓度
从理论上说,130g/L碱浓度就能产生丝完完泽,随着碱浓度的提高,完泽也相应增强;但当碱浓度超过300g/L,完泽反而有所下降。综合考虑,一般色织本色棉布及碱浓度的设定见表6
4.2 定形对上色质量的影响
4.2.1 严格操纵定形温度和车速
色织府绸一类产品定形温度一般操纵在170℃~185℃,车速40m/min左右,不会影响上色质量。
4.2.2 把握校色技巧
对有些批量性的轻微颜色差异可以通过定形解决,如白度不够,可以在轧水槽加入聚酯增白剂或棉加白剂;也可加分散蓝紫,以改善白度。
5结束语
总之,造成放样不准和批量性颜色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因各厂生产条件不同而各异。采取以上措施后,我厂生产的色织布能满足小批量、多品种、颜色差异要求严的生产特点,放样合格率和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成本,成品和外贸来样的颜色差异都在4级以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