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中国纺织事业贡献力量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同宗同源。自2015年至今,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共有7位教师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35位学生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百余位教师获得纺织之光教学成果奖。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宋超表示,“纺织之光”教师奖与学生奖的设立,对激励、影响和引导更多优秀教师和学生投身于纺织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该奖项,对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了解纺织行业、热爱纺织行业,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投身于国家纺织事业中。宋超在采访中介绍到,历年来学校获奖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在该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2019年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的阳川教授,他指导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教师胡毅成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时装技术大赛的国家级裁判,指导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青年教师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为四川培养了2名服装领域的全国技术能手,7名成都工匠。为四川纺织服装的人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获得人社部“人才建设突出贡献奖”。
谈及纺织教育领域的变革,宋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育教学改革核心是要突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通过教学改革为产业培养有“中国心、纺织情、民族味”的职业人才,因此要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技术技能创新为支撑,在育人理念、育人文化、育人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术技能创新上突破壁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纺织服装产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迭代和升级,如何培养能更好的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职业人才,需要我们在人才标准和职业能力上有紧跟产业发展的新定义,这需要行业协会和高职院校共同努力,在标准建设上下功夫,共同制定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标准。
纺织服装产业是国家的传统基础性产业,是国家优势重点产业,是保民生、稳经济和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的核心产业,是实现中国文化繁荣、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产业,是科技与时尚融合的新发展产业。宋超认为,在实现纺织强国的产业进程中,需要千千万万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有作为的奋斗者,而优秀的教师和学子无疑是这些人中重要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希望,希望老师和学生饱含家国情怀“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中国纺织事业贡献力量。对于校行企来说,基于标准建设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校行企应进一步携手共同在如何培养新时代纺织服装职业人才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产业育英才、为国家育栋梁。
获奖教师:
教育的目的是让普通的学生更出彩
“纺织之光”教师奖从设立以来,一直激励着众多优秀的教师深耕教育领域,为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带动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阳川是2015年“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得者。她表示,“纺织之光”教师奖是她个人第一次获得的全国性荣誉,作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教师,这项荣誉给了她极大的鼓励以及自豪感,也激励着她一直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同时她还由衷感谢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推动了纺织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促进了纺织行业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
在纺织教育方面,阳川取得了诸多成绩。2021年,她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师”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她一直致力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行业打造了一支工匠队伍。通过技能竞赛,选拔和培养了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技术能手、四川工匠、四川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都工匠、成都市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学院院长期间,作为服装专业带头人,她通过了教育部骨干院校重点专业验收、创新行动计划重点专业验收,成功申报了教育部双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排名中列全国第二名。
在3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阳川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她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如何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而是让普通的学生更出彩。作为一名职业教育老师,她始终坚信职业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教好专业课程,还应该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自信自立、有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在教学过程中,阳川保持着高度的教学热情,将整个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将工匠精神贯穿到育人工作中。她关爱学生,当学生遇到生活、人际、职业规划中的困惑,她都耐心细致地指导。“我认为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阳川自豪地说。
作为一位老教师,她认为,在教学工作中首先是要将共性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结合,在立德树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可以进行共性化教学,但在知识与技能深度的把握、学生心理、学生发展等方面,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与引导,即因材施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可为其后续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更应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强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践行“知行合一”,从而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与建设者。
她认为,纺织服装高质量教育的核心是提升教育内涵,首先是立德树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指示,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为行业培养出有职业道德的纺织服装行业接班人。关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贯穿课程思政;二是应该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过硬的纺织服装技术能力的高水平教师团队;三是做好产教融合,服务好区域行业企业。”阳川如是说。
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理念方面,阳川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工业绝大部分指标已达到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数字化转型打通了服装行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作为职业院校要有前瞻性,及时跟进行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开展人才培养调研,重构课程体系。她指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专业在前期已经面向产业升级,制定了“大平台多方向”的课程体系,面向服装产业链的设计、生产、营销岗位设置课程;开展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建设校内服装智慧工厂与营销直播基地,增强师生校内外的实践机会;开展纺织非遗研究与实践,提升设计创意理念;紧贴企业需求,开展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以上多种方法与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增强对新技术新产业的适应性。
获奖学生:
“纺织之光”让就业平台变得更大
成都纺专的徐会文表示,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学生奖给他带来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行业的认可,让他就业的平台变得更大,企业认可度变高。他认为纺织之光基金会在纺织行业发展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推动行业发展,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徐会文表示,因为对自身的外貌穿着不够自信,为了改变提升自己选择这个专业。为了让自己专业技能水平更高,徐会文不断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与其他高校同学切磋,也与企业切磋,找差距,扬长补短,学习企业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能力。
在学习中,徐会文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以赛促学的教学方式,老师带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通过赛场实践,既能实地与企业切磋,查漏补缺,也能快速了解行业水平,跟上发展节奏。
徐会文表示,他的学习方法就是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拍学习视频,做学习笔记,及时复习,翻看并且跟做,才能到达学习的效果。
徐会文希望纺织之光基金会在未来纺织行业可以发掘更多优秀人才,壮大中国的纺织行业,希望母校有更多优秀的师弟师妹们能够为纺织行业做出贡献。
AAAWQ32RDRGFJ
发表评论